《金馬50》三大敗筆與十大名場面(中)
(翻攝自「聯合報金馬回顧專刊」)
系列文章:
《金馬50》三大敗筆與十大名場面(上) 《金馬50》三大敗筆與十大名場面(中) 《金馬50》三大敗筆與十大名場面(下)
談完《金馬50》的三大敗筆,沈澱了兩天,終於可以好好來談能夠讓我回味再三的《金馬50》經典「名場面」。這個詞源自日語,我最早在台灣網路上看到「名場面」一詞的流行,源於2003年水瓶鯨魚主編的「失戀雜誌13 Spring─愛情名場面」。維基百科說,名場面的形成要素包括視覺張力的影像,能成為整個作品、或時代、或事件的精華的特質。
就根據上述定義,,
《金馬50的十大名場面》
10. 星光大道:愛的路上有你,我並不寂寞
《金馬50》的星光大道是我看過的三金典禮中,最妥適的一屆。往年我不太喜歡看星光大道,一來我不是追星族,二來我對誰穿了哪種名牌、戴了多貴的首飾一點興趣也無,三來非常討厭星光大道的主持人不做功課,要嘛只會問惹藝人發火的八卦問題,要嘛問了非常不得體的問題,讓受訪藝人和觀眾如我的額頭都出現三條線。
今年除了巨星雲集讓《金馬50》的星光大道先天佔了絕對優勢,華人電影界知名情侶、夫妻檔雙雙牽手走紅毯,增添典禮前的甜蜜味道外,主持人黃子佼、楊千霈的許多訪問都聽得出來有做功課,也把問題焦點集中放在電影和入圍本身,而非場外無關八卦。
9. 歷屆最佳影片回顧:兩個世界,幾許痴迷
我看《金馬50》典禮的第一個落淚時刻,就在開場的歷屆最佳影片回顧,長期支持台灣電影的影迷,都會認同這是史上最催淚的金馬獎開場吧。看著螢幕從第49屆的最佳影片一直往前回溯,隨著畫面逐年推回1960年代,華語電影的世界和我的人生階段 — 創辦獨立媒體、剛出社會進主流媒體工作、大玩社團的學生時代、天真好動的童年 — 共同依序往前回顧了一遭,看著我熟悉與陌生的影片名單,想起台灣電影這些年來面臨的各種艱辛,眼淚忍不住慢慢流下來……。
對影迷而言,電影和人生,本是兩個不斷交互影響的世界。多少深情多少痴啊~
8. 金馬嚇很大:看那斑馬在背上哼啼
很多鄉民不喜歡主持人蔡康永穿著黑白格子衣揹著斑馬的出場造型,我也瞧不順眼,但這確實是個會讓人記憶多年都不會忘記的造型,除非像個人意見那樣對時尚服裝很專業的人士,否則歷年三金典禮主持人穿的各種名牌奇裝異服我早就忘光光了!不過,光只有金馬與斑馬並不足以讓我把這項選進名場面,加分點在2012年的金馬主持人黃渤趁頒獎時,對此評了一句:「剛才也不是(蔡康永)一個人在主持,還有一匹馬跟你一起奮鬥。這麼久了只看到人騎馬,還沒看過馬騎人哪。」
7. 最佳新演員: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們卻都不住哭泣
當最佳新演員宣布得主是《志氣》的郭書瑤,瑤瑤就一路從台下哭到台上,當晚我文字直播她的致詞:我沒有準備得獎感言怎麼辦??(哭~~~)謝謝導演、謝謝學校(景美女中拔河隊)的小朋友、謝謝我所有工作的同事、還有我的家人和我的朋友小太陽和我的粉絲,我會繼續努力(哭~)
能擺脫童顏巨乳的性感花瓶形象,一路靠志氣和努力爭得今天的成績,瑤瑤每一滴眼淚的真情流露,都鋪往台灣新一代女演員之路,那條路楊惠姍走過、舒淇走過,能不能走到前輩們達到的高樓階梯,就看瑤瑤未來能夠持續投入多少「非比尋常」的努力,以及祖師爺是否賞臉賜與足夠的機運了。
6. 笑傲十座金馬:是誰在敲打我耳,是誰在撩動琴弦
《金馬50》第一個讓我忍不住從座位上跳起來高聲叫好的獎項宣布,就是最佳音效獎的杜篤之,拿下他生涯第十座金馬獎。當晚文字直播的致詞紀錄:50屆,我真的很想把這座留在臺灣(台下如雷掌聲)。謝謝鍾導、謝謝評審。(謝謝杜篤之的奉獻把這座獎留在臺灣!)
從當年中影導演們稱呼的小杜,變成當今人人敬愛的杜老師,套句「開眼e週報」曾作的杜篤之專訪所言:「攤開杜老師的作品年表,就像回顧了台灣電影史最重要的一部分,打開聲色盒子,我們彷彿也能聽見,電影人為了創作而堅持的原始悸動。」
(待續,敬請期待明日推出的《金馬50的十大名場面》下集)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總編輯關魚,2013/11/25
【附註】本篇小標題的詞句,均引用或改寫自蔡琴在《金馬50》表演的曲目歌詞。
,關魚專欄: 《關於好台》
這是我看完金馬50三大敗筆的感想,有時候請狂人想想,把這種政治立場這麼鮮明的報導貼在你的網站,是好還不好…..
“我只批評第二點,原來會不會說台語、客家話很重要。我舉我的例子,我住在高雄雖然會說台語,但不”輪轉”,所以只說國語,有天去買東西要結帳的時候,老闆娘用台語問我:為什麼不說台語?我心裡就一肚子火,我尊重你用你習慣的語言跟我交談,我就不能用我習慣的語言跟你交談嗎??
近幾年尤其走火入魔,好像說國語就有原罪似的,說台語、客家話就高人一等,我是沒經過戒嚴禁說台語的日子,但現在社會這種心態何嘗不是另一種戒嚴??的確,台語及客家電影在台灣電影史有極重要的地方,而我們也一直冷落它們的寶貴,但我們辦的是金馬50,回憶篇段自然會以當時入圍影片為主,你不會認為這反而是種反思,當時的金馬不重視的台客語電影,現在也是金馬獎的入圍者,甚至得獎者,這代表著我們的進步。說句難聽的,否定這種進步,才是狹隘的語言角度、意識形態的觀點。更走火入魔者,難道原住民團體應該起來抗議,表演及語言都沒原住民文化出現,是要到這種地步才可以嗎??
每次都說台灣是漢民族與原住民的熔爐,你想說台語、客家話、國語、原住民語言都可以,但為什麼每次都會有人要這樣挑起這些不該出現的話題?”
還有一匹馬跟你一起奮鬥。這麼久了只看到人騎馬,還沒看過馬騎人哪
喜歡前一句子,感覺不孤單。
但後一句子要怎麼解釋,乍看會覺得
好像是在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