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紐約時報將停印,思考傳統媒體之死與部落格化?

今天從Vista這邊看到UDN的「發展電子報 紐約時報恐停印 」這篇文章,突然驚覺原來世界的變化已經如此之快,相對於台灣媒體還在發動政爭、互相攻訐、藍綠對峙的狗咬狗,似乎一點都不想退出政治鬥爭的風暴中,完全不在意讀者已經不在了。   (真巧,抓畫面時,剛好首頁是狗咬狗) &nbs...

媒體經營的重點,在「影響力」

根據前述報導指出,紐約時報的紙本發行量約110萬訂戶,不過目前每天已經有150萬人次以上的網友上網閱讀網路版紐約時報。紐約時報的發行人「沙茲伯格」更進一步指出,「讀者上網讀紐約時報的目的,不是要看一般部落格式的文章,而是因為他們相信紐約時報的新聞」,,

這位發行人可能沒說完,他沒講到讀者看完紐約時報的網站後,做了什麼(這才是重點)。這些訊息透露出,讀者並不是不需要傳統媒體,而是他們要得更多,大眾需要新的平台、新的溝通方式,而不是傳統的你說我聽,你寫我讀。就像以前農閒時會在樹下、廟裡喝茶聊天,看完報紙後就互相評論,順便講講哪個店家的xx藥比較有效。

但媒體在過去幾年的養尊處優與自以為要領導這世界、教育這世界的唯我獨尊心態,卻讓絕大多數傳統媒體失去了網路時代開創新契機的大好機會。現在,巨獅終於逐漸甦醒,只是,規模越大風險也越大,是不是能夠順利開創新媒體時代?大家都在關注。

紐約時報以「必須成為這個社群的一份子」的低姿態,希望能重新找回發言權與影響力。相當難得的,讀者的感受終於逐漸受到重視。一個媒體存在的意義,就是「影響力」這三個字,不只是發行量,不只是廣告銷售量。現今傳統媒體的困境在於讀者已經不相信傳統媒體精心安排下完美呈現出來的報導或內容,在網路上,你隨時可以找到比記者更專業的業內人士,評論該篇報導所提供的錯誤資訊;或者你隨時可以在網路上找到報導中指稱的當事人出來現身說法,糾正記者錯誤的引導與暗示。這一切,都在在的提示著我們,傳統媒體需要更謙虛、更負責任的提出他的報導或提供某個議題的引導,然後讓網友們共同參與這些發生在周遭的事件,並互相檢閱、討論與更正。

媒體不需要再高高在上的站在資訊掌控者的立場,資訊已經有了自己的出路,而是必須站在「議題引導者」的角色,創造出一個更有影響力的社群,適時的為讀者整理資訊並提供「呈現各種角度」事實真相的平台。當你的網站成為一個具有影響力的「溝通平台」的時候,讀者會忍不住一天上來好幾次,就像我每天都會逛「HemiDemi 」網站一樣,我們除了想知道有什麼消息,更想知道大家都是怎麼想的,更需要不同領域的讀者或網友們來「補完」,網友間的互動與溝通,才是影響力的開始,也更能創造出更多的火花。(可惜智邦MyShare 改版的方向不符我的需求,不然MyShare網站速度比較快、流量比較大說)
HEMiDEMi 分享書籤的網站畫面\\\\\\\\\\\

 

 

 

媒體的發展轉向部落格化

網路時代的數位閱讀的重點不在閱讀裝置或閱讀方式,當然更不會是如何把讀者鎖在某個裝置裡面等議題上,而是在網友間的P2P(peer to peer)互動。讀者活過來了,不能再叫讀者閉嘴。就像我看完文章就很想抒發一下,雖然我的文筆不好、思路不清、學識不足,但這問題一點也不會影響我身為一個讀者的發言權。Web 2.0的部落格提供了這種思維的溝通平台,當然,「部落格化」不是單指「blog」這種形式,而是一種重視讀者與重視溝通、互動的一種心態。

我們來看原本的「部落格blog」這形式堅持的是什麼?

部落格的特色:

1.固定連結
2.回應(Comments,單篇文章的討論、留言功能)
3.引用(TrackBack,又稱回溯)
4.彙整(Archive,分類彙整、分時彙整)
5.文章以時序排列

 

沒有回應功能,不提供引用不提供RSS訂閱,這算部落格嗎?這問題見仁見智,不需要落入非怎樣不行的窠臼。只不過,之所以要如此堅持的原因,就是因為這些功能可以大幅增加原作者與讀者間的互動、溝通與訊息的快速傳遞,一切以「溝通、互動」為主要目的的前提下,造就blog、blogger與部落圈的強大影響力,當然,這只是傳統媒體轉向網路的第一步。

這幾年來部落格之所以這麼紅,不是因為其他媒體或企業的一貫炒作與行銷,而是部落格的形式為每個「個人」提供了一個相當方便的訊息發佈平台,每個平台都是自己的平台,但卻又能夠與其他平台緊密的互動與溝通(回應、引用與RSS交互聯播)。資訊找到自己的出路,卻又不用擔心怎麼做網頁、如何美化、設計網站版型,這一切BSP或免費的部落格系統都提供好了,不熟電腦的人不用管電腦或網路怎麼運作,只需好好經營自己的媒體與內容,資訊的發佈與傳遞,獲得了解放,所以部落格紅了。

當此之際,傳統媒體當然不是去買無名小站或做出第二個無名或Blogger,經營BSP(Blog Service Provider)會耗盡龐大的資源與金錢,如果你不是第一或第二名,往往只能回收到無盡的財務壓力與用戶的抱怨。倒不如放記者自由,並以原本的編輯台優勢,重新創造出更加優質的報導,並協同「社群經營師」培養出獨一無二的社群,到時候,這網站就成了全台灣最大一顆小樹或全台灣最大的小廟,可以容得下千千萬萬人來泡茶、聊天並交換心得,如果你要當那個賣藥的,就好賣了。

網路的未來就是由用的人來決定,當下的傳統媒體如果不再水土不服的話,相信以這些媒體人的信心與實力,一定能創造出更讓人震撼、更影響深遠的下一代媒體,我們熱切的期盼著。…

第一次練習寫很多字,未完,待續… 請常常上我的網站來吧..

 

延伸閱讀:

比網路化更關鍵的事:編輯室整併 by 豬小草

最後更新:11-04, 2013 下午 5:47

Author: 不來恩

briiancom@gmail.com

相關資訊

訪客留言:

4 Replies to “從紐約時報將停印,思考傳統媒體之死與部落格化?”

  1. 好有見解的文章

    字是蠻多的 還好我沒有什麽正體字的閲讀困難
    [我 是内地的]

    可是内容對於我這樣的局外人 蠻吃力的

    你寫的東西很實用 我已經訂閲了

    天天都在閲讀 這是第一次回響

  2. 引述:「紐約時報網站是原生性新聞最多、與讀者互動性最強的新聞網站;主要路線記者不僅寫新聞,還要寫部落格、主管定期在紐時回答讀者問題。」

    現在台灣搞部落格的平面媒體,中時編輯群動輒跟讀者吵起來又不認錯,聯合部落格只有少數誠心記載新聞實況的記者點閱率超高。

    蘋果的部落格,在下沒有接觸所以不瞭解,或許有人可以說說?自由。。。有推出部落格嗎???

    紐時為未來鋪路,讓我崇敬。不知道未來的新聞平台會是怎樣的,我很期待。

發佈回覆給「hugo90314」的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